焦点娱乐
  • 首页
  • 关于焦点娱乐
  • 业务范围
  • 最新动态
  • 联系我们
  • 最新动态你的位置:焦点娱乐 > 最新动态 > 王耀武立魂,李天霞丢魂,张灵甫丧魂,74军的兴亡离不开这3个人
    王耀武立魂,李天霞丢魂,张灵甫丧魂,74军的兴亡离不开这3个人
    发布日期:2024-07-29 16:14    点击次数:139

    淞沪会战爆发后,小小的淞沪地区一下子涌入了派系不一、统属各异的几十个师,让负责指挥作战的第3战区直接就乱套了。

    很多人会说,这有啥可乱套的?

    师上面有军,军上面有集团军,第3战区只需要指挥集团军或军就可以了,哪里需要直接师这个级别的部队作战?

    难道又是老蒋在越级指挥?还真不是。

    中原大战后,各派系的部队都进行了整编。那次整编的力度相当大,大多数部队的番号直接降级,“路军”变成军,军变师,师变旅。

    抗战爆发前,老蒋正在搞60个师的调整计划,他利用这个机会,把一批暂编旅调整成师。

    淞沪会战爆发后,淞沪战场上的大部分部队都是老蒋的嫡系,除几个调整师(德械师)外,其余的师除非嫡系部队外,大多都是由暂编旅调整成师的部队。

    师1级的部队多了,没有军来统属不行。再加上第3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不太管事,副司令长官顾祝同能力又不行,于是,为了加强指挥力量,老蒋开始批量派发军和军团的番号了。

    第74军就是在这时期编成的,军长俞济时,下辖由其兼任师长的第58师和王耀武的第51师。

    本来,老蒋是不想设置军团这个番号的,可没办法,那些老资格军长们不同意。

    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罗卓英。

    严格来说,也不是罗卓英不满意,而是陈诚不满意。

    陈诚认为,那些刚当上师长不久的黄埔生们这么快就被提拔为军长,与毕业于保定军校的老将们平起平坐,他们心里能平衡吗?

    于是,老蒋只能再设置一个军团的番号安排那些老将。就这样,罗卓英升任第十六军团司令。

    但这些都与俞济时无关,他能够当上第74军军长就已经很满足了。

    不仅俞济时满足,王耀武也很满足,以黄埔3期生担任师长,他还是头一份。

    第74军虽然是俞济时组建的,但在俞济时时期,第74军充其量就是一个还不错的军而已。论名气,不仅不如1、2、8、18这些老牌的军,甚至连新兴的第5、52、13军都有所不如。

    究其原因,还是军长俞济时的领导能力问题。

    要论打仗,俞济时的表现还是不错的,算得上能征惯战,在淞沪抗战中,俞济时能做到身先士卒,以至于连肚皮都被炸开了。

    可要论领导能力,俞济时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一是,俞济时生性傲慢。

    关于这一点,可能与他跟老蒋有点瓜葛亲有关系。他既有俞飞鹏这个至亲帮着,又有老蒋这个姻亲罩着,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面子,因此养成了傲慢的作风。

    二是,俞济时驭下凶狠。

    要注意,这里的用词不是严厉,而是凶狠。也就是说,俞济时只懂得“威”,却不懂得“恩”,他不会恩威并施,只会“有威无恩”。通俗一点说,俞济时没有多少人情味。

    俞济时的这个特点让很多来投奔他的黄埔同学们大呼吃不不消,这也变相地阻碍了第74军对人才的引进。

    俞济时本人也知道自身的问题,因此,在南昌会战之后,他趁着被提拔为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的机会主动请辞军长职务。

    第74军从此开启了王耀武时代。

    相对于俞济时在军中的强势,王耀武的条件要弱很多,但王耀武有俞济时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会来事。

    如果说这种优点在王耀武当团长时还没有过于体现出来的话,那么,在他当上补充旅旅长的时候,一切都不一样了。

    旅,这个编制很奇特,凡是部队扩编的时候,这个番号就没了,可当部队整编的时候,就又冒出来了。

    在军阀混战时期,谁要能当上混成旅旅长,那就意味着这个人初步具备了参与军阀混战争抢地盘的本钱。

    那时候的大小军阀几乎都有当过混成旅长的资历。

    王耀武虽然仅是个补充旅长,编制内缺乏炮兵、辎重兵和工兵的编制,但在中原大战后各部队都在压缩编制的时候能以几个补充团的实力当上旅长,本身就是个异数。

    而且,当上旅长后,王耀武的军衔提升为少将,迈入了将军的行列。

    从此之后,王耀武开始广结善缘,在就任旅长的第2天,就发出了百余封信件,只要在军界内与他有过点头之交的人,无不接到了王耀武当上旅长的“喜讯”。

    王耀武这么做的目的并非为了炫耀,而是在告诉军界同僚,有王耀武这么一个人存在。

    当然,王耀武的态度还是很谦逊的,凡是官职比他高的,一律称呼对方为老师或者长官,官职比他低的,则一律称之为兄,让接到信件的人无不认为王耀武谦虚低调,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但王耀武并不是没有隐忧,因为补充旅是个没有番号的编制,随时都有可能被补充到不知哪支部队里去了。

    让王耀武尤其害怕的是陈诚。这位老蒋的心腹爱将吞并其他非嫡系,乃至于嫡系中的杂牌部队时丝毫不手软,甚至为了吞并其他部队,连捏造其他部队“兵变”,然后全体缴械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吃相难看得很。

    王耀武很清楚,要逃过陈诚的吞并,只能投靠到其他资历不弱于陈诚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让陈诚有几分顾忌。

    思来想去,王耀武挑中了顾祝同。

    在老蒋身边,顾祝同的资历还要超过陈诚,人缘也比较好。更重要的是,顾祝同的吃相不难看。

    可王耀武与顾祝同不熟,贸然投靠恐怕会被人看轻。但王耀武有办法,他采取了迂回的办法。因为他知道,部下的团长李天霞是钱大钧的亲属,钱大钧又与顾祝同交好,只要自己大力提拔李天霞,定会获得钱大钧的好感。然后通过钱大钧这条线结交顾祝同,就会水到渠成。

    果然,一切都按照王耀武的设想实现了。不久,补充旅就被调到了顾祝同的防区。

    可到顾祝同手下听用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王耀武的目的是为了他的前途。因此,在红军北上先遣队路过顾祝同防区的时候,王耀武强烈要求补充旅出战。

    他的逻辑是,红军北上先遣队远离根据地,又连续作战,已呈强弩之末,如果此时出战,定会获得战功。

    表面看,王耀武的请战是出于公心,可实际上他已经在暗中和俞济时拉上了关系。

    俞济时此时担任“追剿军”总司令,可毫无建树,急需有人为他卖命。王耀武此时主动请战恰好解了俞济时的燃眉之急。

    王耀武请战、俞济时要增援,官司终于打到了何应钦那里,在几方的压力下,顾祝同只能让补充旅脱离自己的掌握。

    这一次放手,王耀武真的是天高任鸟飞了。

    和在顾祝同身边一样,王耀武的身段同样放得很软,只要俞济时发话,王耀武就立即照办。为了保护俞济时,王耀武还特意从补充旅抽调了一个排的精锐给俞济时做警卫,照顾的堪称无微不至。

    王耀武不愧是在大上海当过店员的,深得“服务”二字的精髓。

    王耀武所做的一切都被俞济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此之后,王耀武被俞济时打上了自己人的标签。

    俞济时的“追剿军”总司令是个临时职务,王耀武在俞济时手下听用也是个临时差遣。可在此战之后,俞济时仍然在罩着王耀武。不久,补充旅改番号为新编第十一师、暂编第51师。在淞沪会战爆发前,正式被授予第51师番号。

    南昌会战之后,俞济时升任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王耀武接任军长。

    对于这个决定,其实并没有引起争议,连俞济时自己都认为这个职务应该是王耀武的。

    虽然毕业于黄埔1期的冯圣法有些想法,可早早的就被打发到第3战区当军长了。其余的几个师长,第51师由李天霞接任没有任何问题,第57师是个后来者,师长施中诚不久就被调走,新来的余程万虽然是个毕业于黄埔1期的老资格,可大多数时间都在军校,在一线部队的时间并不长,根基不深。只有第58师给王耀武惹了一点麻烦。

    当时有一种惯例,每逢部队长官调动,都要把自己的基本部队带走,因此,俞济时就动了要把58师带走的念头。

    如果第58师调走,第74军的战斗力直接就降了一半。可老长官要带走自己的基本部队,王耀武既没有理由反对又不敢反对,只能装病。

    好在俞济时还算厚道,知道王耀武的难处,也就没有带走第58师,只是把他的老部下,毕业于黄埔4期的廖龄奇派来当师长。王耀武也见缝插针,见师长的位置留给了老长官的人,就把张灵甫派到了第58师当副师长。

    如此一来,王耀武能够完全掌握的师达到了两个,他在第74军的威信初步树立起来。

    俞济时虽然是第74军的首任军长,可在第74军并没有多少威信,74军虽然打了不少苦仗、恶仗,可始终没有凝聚起一股气势。换句话说,74军在王耀武接手时是没有魂魄的。

    王耀武接手后,只做了三件事,就把第74军的“魂”给立起来了。

    一是重用邱维达、张灵甫。

    在第74军中,素有“张勇邱智”的说法,这两个人也都愿意为王耀武卖命。

    这其中的原因是,在南京保卫战时,邱维达身负重伤,在大撤退时无人照看,命在旦夕。王耀武在危急关头把一艘小火轮派回去,用绳索拴在邱维达的身上在江水中把邱维达拉了上来,这才让邱维达逃过一劫。

    至于张灵甫,他的事迹大家都知道。

    淞沪会战爆发后,那些正在服刑的军官都被释放回原部队听候差遣,可张灵甫原来的部队长官胡宗南根本就不要他,还是王耀武在张灵甫无处可去的时候拉了他一把。

    这使得邱维达和张灵甫对王耀武感恩戴德,愿意誓死效命。

    二是不吃空饷。

    在蒋系部队中,不吃空饷的部队几乎没有,差别仅是吃得多少而已。

    可自王耀武出任74军军长后,基本杜绝了部队中吃空饷的现象。

    那么,王耀武是如何解决军饷的缺额呢?

    两个办法,一是做买卖,二是吃“长夫”的空饷。这个“长夫”指的是随军的民工。

    没有战事的时候,王耀武总是要报一些“长夫”的数量,可实际上并不征发,这笔每人15元“长夫”费就补了军饷的缺额。在战时,临时征发的“长夫”,费用则一分钱也不能少给。

    王耀武就是通过这两种办法在第74军基本行做到了足兵足饷。

    一支齐装满员并且足饷的部队其实就足够了,他们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就足够日军喝一壶的了。

    “足饷”这个话题其实很沉重,这本来是一个应该做到的事情,可由于大家都没做到,一旦有人做到,反而成为了话题。

    后世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所谓“女真满万不可敌”,其实是假的。那什么是真的?明军足饷不可敌才是真的。

    三是打赢了一次上高会战。

    第74军虽然迭经苦战、恶战,但要是说在哪一场战斗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还真没有。只有在上高会战中,第74军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准,可以说是以一军之力奠定了胜局,也奠定了第74军日后在军界中的地位。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此役过后,第74军有了魂魄,这个“魂”是王耀武给立起来的。

    抗战进入到1944年的时候,74军内部开出现隐忧。

    原因是随着王耀武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第74军军长的位置要让出来了。

    可究竟该给谁呢?

    严格来说,在第74军的将领中,无论是资历、背景还是战功,接替王耀武的都应该是李天霞。

    论资格,李天霞和王耀武一样,都毕业于黄埔3期,在王耀武担任补充旅旅长的时候,他就是副旅长兼团长,后来又是第51副师长、师长、第74军副军长。

    论背景,李天霞的靠山是钱大钧和顾祝同。想当年,王耀武还是依靠李天霞才得以牵上了钱大钧这条线,进而得到了顾祝同的照顾。

    论战功,无论在武汉会战、上高会战还是让第74军遭到惨败的第2次长沙会战的春华山之战,李天霞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尤其是上高会战,李天霞的第51师可是获得头号武功状的作战单位。

    因此,李天霞继任第74军军长,除寥寥几人,如张灵甫等人外,无人会反对。

    可王耀武还是选择了张灵甫。

    虽然在表面上,王耀武不想过于激怒李天霞,由100军军长施中诚道第74军来过渡一下,但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

    王耀武为何不选择李天霞呢?

    究其原因,是王耀武认为李天霞过于油滑,在作战中缺乏主动进攻的气势。

    当然,这仅是明面上的话罢了。实际上的原因是李天霞在第74军另有一套系统,如第51师师长周志道就是李天霞的人。

    此时抗战胜利在即,王耀武害怕如果李天霞当了第74军军长,这支部队会脱离他的掌控。而张灵甫则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并且对他有大恩的人,只有张灵甫接任第74军军长,才能保证第74军始终听自己的话,为他日后的地位保驾护航。

    可李天霞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又岂能善罢甘休?虽然他不敢在明面上与王耀武对着干,但在暗地里一点也没有闲着。

    从他被调任100军军长开始,第74军其实已经划分成了两派。

    在外人看来,这正是王耀武的高明之处,74军的实力既得到了发展,他又在其内部把利益进行了平衡,只要74军和100军的将领有矛盾和争斗,他就能以仲裁者的身份出来调解。

    可王耀武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由于他在74军军长继任问题上对李天霞不公,使得李天霞离心离德,转而向顾祝同靠拢,虽然没有明着离开第74军系统,但实际上已经貌合神离了。

    关于这一点,在整编第74师被困在孟良崮,李天霞的救援出工不出力就能看出来。而且,在老蒋要追究李天霞救援整编第74师不力的时候,站出来为李天霞讲话的是钱大钧和顾祝同,而王耀武则一言不发。

    严格来说,从李天霞被调任100军军长的时候,第74军的魂魄已经丢掉了,过去那支在抗战战场上战无不胜的“虎师”已经沦为了王耀武、李天霞、张灵甫等人为谋求更高地位的工具了。

    再来说说张灵甫。

    从头至尾,张灵甫在这场关于第74军军长职务竞争问题上就是个被王耀武利用的傀儡。

    他的眼光只集中在如何能够争得第74军军长职务上,哪里会了解这是王耀武在利用他与李天霞打擂台。

    张灵甫不争,军长职务肯定是李天霞的,王耀武要把第74军继续抓在手中的目的就要落空;张灵甫争,王耀武才会有条件把李天霞挡在竞争人选之外。

    可满脑子都是肌肉的张灵甫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弯弯绕,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落入了王耀武的彀中。

    客观地说,张灵甫能打仗,但有很明显的短板,那就是鲁莽和骄横,这样的人只能称之为勇将,却不能当主将。王耀武让这样一个人来执掌第74军其实是不负责任的。

    当然,王耀武自有他的考虑,主要是张灵甫脑袋不灵光,容易受他控制。

    可张灵甫还是有负王耀武所托,成为了第74军丧魂人。孟良崮一战,整编74师全军覆没。

    第74军从保安团和补充旅起家,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才成为了“五大主力”中排头名的存在。

    在这个历程中,王耀武、李天霞、张灵甫均有功劳,均见证了第74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过程,74军的兴亡离不开这三个人。

    可在功成名就之后,这三个人均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为了私人利益而不顾团体利益,直接造成了第74军内部的分崩离析。

    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这些曾经在抗战时期守望相助的袍泽们早就忘却了“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誓言,因此,在整74师遇到危机的时候,近在咫尺的李天霞见死不救,坐视整74师覆灭。

    发布于:天津市

    Powered by 焦点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